她是王室最长寿成员也是戴安娜王妃的“引路人”!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5-09-14 08:28:08

  2025年9月4日晚,英国王室最年长的成员——肯特公爵夫人凯瑟琳,在家人陪伴下于肯辛顿宫安详离世,享年92岁。

  消息一出,白金汉宫降半旗致哀,王室进入哀悼期。威廉与凯特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她一生无私奉献,对音乐与慈善充满热情。我们会深深怀念她。”哈里王子也已私下致哀。

  肯特公爵夫人,原名凯瑟琳·沃斯利(Katharine Worsley),出生在英国约克郡一个世袭贵族家庭。父亲是男爵,虽非顶级豪门,却也是真正的“蓝血贵族”。作为家中独女,上有三位哥哥,她从小在传统与礼仪中长大,却意外地拥有了一颗自由而温暖的心。

  1961年6月,她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堂弟——肯特公爵爱德华亲王结婚,真正走入大众视野。那场婚礼上,她头戴玛丽娜王妃所赠的“钻石珍珠流苏冠冕”,一袭白纱,笑容清澈。谁都没有想到,这位看似温婉的女士,将在往后数十年中以柔韧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她曾在孕期经历流产之苦,更承受过丧子之痛。与丈夫爱德华亲王一度分居,又最终选择和解,相伴步入晚年。私人生活的风雨从未击垮她对外展现的从容与善意。

  1994年,她做出一个震惊王室的决定:公开转信天主教。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英国王室成员皈依天主教极为罕见,甚至涉及继承法与传统。但她依然平静而坚定地走了这一步——不是为了争议,而是出于线

  在很多英国王室观察者眼中,凯瑟琳与戴安娜王妃之间,有着一段特殊而珍贵的情谊。

  当年年轻的戴妃初入宫门,迷茫与压力并存,凯瑟琳成为了她难得的知心人。两人同样并非出生自顶尖世家,却都以真诚和共情力在王室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她们交流育儿心得、倾诉心事,甚至在慈善事业中默契配合。

  尽管后来戴妃命运骤变,两人仍始终保持尊重与关怀。英国媒体曾评价:“她们命运迥异,却始终彼此扶持。”

  1993年温网女单决赛出现了这样温馨一幕:捷克选手诺沃特娜因失误败给格拉芙,在现场泣不成声。此时,为她颁奖的肯特公爵夫人没有按照惯例仅完成仪式流程,而是走上前去,轻轻拥抱了她,在她耳边低声安慰。

  那一刻,竞技体育的残酷被一位王室女性的温柔彻底融化。这张照片传遍世界,也成为她最具代表性的公众记忆。自1980年代起,她几乎年年出席温网颁奖,优雅、亲切、真诚,是人们对她的共同印象。

  她隐姓埋名,在一所普通小学担任音乐教师,整整十三年。没有媒体报道,没有王室光环,只有孩子们叫她“凯瑟琳老师”。她还共同创办慈善机构“Future Talent”,资助有音乐天赋的青少年。

  “她热爱音乐,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走入平凡角落,把光芒带给需要的人。”

  凯瑟琳对珠宝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曾佩戴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珠宝不算多,但都隐现着她的个性与思考。

  钻石珍珠流苏冠冕(The Kent Diamond and Pearl Fringe Tiara)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冠冕。目前所呈现的冠冕以钻石流苏造型呈现,冠顶间隔镶嵌珍珠装饰。该冠冕初始设计并未采用现今所见的奢华形制。在塞西尔·比顿1962年的肖像中,公爵夫人戴着玛丽女王(Queen Mary)1925年从加勒德那里购买的一个稍显简单的流线型钻石头带,玛丽王后去世后,冠冕便传给了她的儿媳肯特公爵夫人玛丽娜。

  1961年,玛丽娜将冠冕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自己儿媳也就是现任肯特公爵夫人凯瑟琳。凯瑟琳在婚礼上佩戴了这顶冠冕。到了1970年代中期,新任公爵夫人将这顶冠冕进行了大改造,保留了原来的一圈钻石底座,上半部分被重新设计。这顶冠冕最后一次出现是肯特公爵夫妇的独生女海伦·温莎女士(Lady He2022年于苏富比出售。len Windsor)的婚礼上。

  另外一顶剑桥蓝宝石王冠(Cambridge Sapphire Parure),是来自于英国女王的奶奶玛丽王后。这顶王冠最早是为Augusta王妃,剑桥公爵夫人,乔治三世国王最小的儿媳打造的,通过多次婚姻到了目前的肯特公爵家中。此顶王冠目前已经被肯特家族出售。目前在Moira of Moira Fine Art Jewellery手中。

  还有一件原属于英国肯特公爵夫人玛丽娜的满钻多瓣花型的钻石胸针。最早出现于1954年,是玛丽娜为游轮World Harmony举行洗礼时收到的纪念礼物。后来传给了长子爱德华,凯瑟琳将其改成Choker款或者结合头饰来佩戴。凯瑟琳早已退休多年,这枚胸针暂时没有找到拍卖信息,估计还留在肯特家族内吧。

  从她曾佩戴过的珠宝中可以看出,她既尊重传统,也懂得为风格注入新意。正如她的人生,典雅中藏着突破的勇气。

  晚年因健康原因,她多以轮椅代步,也逐渐减少公开露面。去年十月,丈夫爱德华亲王生日,她坐在轮椅上含笑注视——那是她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她是一位公爵夫人,更是一位敢于活出真实自我的女性。她用一生诠释:王室身份从来不是最高的价值,如何以善意影响他人才是。英国媒体称她为“王室仁德风范的典范”,绝非过誉。

  92年人生,低调、仁爱、温暖而独立。她不需要镁光灯始终照耀,却真正活成了王室中一道柔和而坚韧的光。